社区食堂无奈关门:刚需和盈利该如何平衡?

发布时间:2023-04-01
社区食堂

社区食堂,一个名字听上去就充满性价比和实用性的地方。在2022年10月由多地官方发布相关文件,大力鼓励开设试点,选取社区配建食堂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。消息一出,立即受到不少人的认可和支持。随着国内老龄化越来越严重,社区食堂的开设直接方便了不少行动不便的退休老人就餐,面对社会养老资源不足,社区食堂十分精准地解决了这一困境;与此同时,工作繁忙的上班族,没时间买菜做饭,社区食堂也正好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难题;小朋友上学放学前后,家人来不及做饭,也可在社区食堂解决日常三餐。这样看来,社区食堂的开设实打实解决了不同人群的刚需,并且有政府的扶持,社区规范的经营管理,确实为小区居民提供了便利。

网络图片

为什么建立在刚需之上,却也逃不过“关门潮”?

然而从火爆到冷淡,不到半年,“社区食堂”几乎纷纷关门。为什么在社会刚需如此强烈的情况下,依然是这样的结果呢?褪去“社区”/“国营”前缀,“社区食堂”与“传统食堂"的本质还是一致的。恒兴隆团膳根据多年的食堂管理经验做了分析。

1、众口难调,菜品口味弹性低

“众口难调”对于服务大众的社区食堂来说是最令人头疼的,特别是考虑到社区食堂的主要客群是老人和小孩,所以菜品的口味路线就偏清淡;味型的局限直接将不少爱好重口味餐食的年轻消费者拒之门外。

2、性价比过高,食堂成本难控制

开设社区食堂的初心是为了方便群众,因此一开始的立意就是”薄利多销”。社区食堂的饭菜定价均低于市场平均价,但是随着经营过程中的人工效能与利润增效完全不成正比,无法满足食材、租金,装修、人工费用,即便在政府的扶持下减免了房租和税收,但食堂的微利经营也难以支付经营成本。

3、经营模式传统,无法获取不到店客户

在外卖如此发达的今天,社区食堂仅依靠线下到店用餐的经营模式,很大程度把消费范围框死,大大流失了1公里以外的外卖客户群体。社区食堂的本质是”方便与性价比”,然而固定位置经营并不能完美发挥“方便”属性。

社区食堂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吗?

虽然经历了“关门潮”,但是社会到底需不需要一个这样的“公益大食堂”,大部分群众依然表示支持和肯定。确实“社区食堂”的本质理念是没有错且符合国情及国民需要的。那在未来,如果社区食堂还能卷土重来,怎样调整经营管理方式,才能做到“盈利”和"性价比'之间的平衡呢?

1、产品菜色多样化

社区食堂过去客群主打老人和小孩,但老人和小孩的消费力着实有限,因此新模式下的社区食堂必定突破产品创新。丰富各种味型及食物吸引更多年轻人群就餐消费,增加门店流量流水,也有助于口碑传播。

2、拓宽销售渠道

入驻外卖平台,建立社群、联合社区政府通过食堂为枢纽,利用空余时间开展美食活动及公益活动,多渠道增加曝光,带来流量,拓宽消费群体的同时,增加能效。

3、打通食堂供应链平台

通过对社区食堂供货源头直采、控制原材料浪费、建立与本地中央厨房的合作,利用数字化管理推动研发、生产、采购、供应、销售、服务等一站式可视化管理模式。

4、增加异业合作

除“买饭”外,食堂也可增加异业产品销售。例如食堂统一采购的大米粮油等,也可在食堂进行分销,不仅为食客提供价廉物美的粮油用品,食堂也可与该供应商达成共赢合作,进一步将成本控制更低。

5、政府社区及社会力量的集结

社区食堂的初衷是带有公益性质的,行业相关协会可与政府共同协商,在运营补贴、减免税费、用工、消费券等方面争取更多优惠政策,刺激消费者积极到食堂用餐,从而也吸引更多投资人或团膳公司加入社区食堂的投资运营行列。

总而言之,社区食堂的发展是一个好事情,可定向解决社会不同阶段人群的需求,为群众提供优惠、便利、干净、卫生的就餐场所。希望未来某天,全新升级的“社区食堂”能够带着兼具“公益”与“利润”的平衡属性再一次造福社会。

版权所有: Copyright◎2023 成都恒兴隆膳食管理有限公司